步入式高低溫實驗室的維護核心是保障“溫度控制精度”“設備運行穩定性”和“安全可靠性”,需從環境、設備核心部件、控制系統及日常操作四個維度建立全周期維護體系,避免因局部故障引發整體性能下降或安全風險。
實驗室環境:構筑穩定運行基礎
實驗室的外部環境直接影響內部溫濕度控制效率,需重點管控以下因素:
保持環境清潔與通風:
實驗室周邊1米內禁止堆放雜物(尤其是易燃、腐蝕性物品),避免通風口被遮擋;每周用吸塵器清理地面及設備底部粉塵,防止粉塵進入風道影響換熱效率。
若實驗室安裝在封閉空間,需配備獨立排風系統,換氣次數≥3次/小時,避免設備散熱導致室溫過高(環境溫度建議控制在5-35℃,超出此范圍會增加壓縮機負荷,縮短壽命)。
控制地基與承重:
定期檢查實驗室地面沉降(每月一次),若發現設備傾斜(水平偏差>0.5°),需通過底部調平螺栓校正,防止風道變形或門體密封失效。
避免在實驗室內集中堆放超重樣品(如金屬構件),承重需均勻分布,單個區域載荷不超過設計值的80%(通常為500-1000kg/㎡),防止地板變形影響保溫層密封性。
核心設備部件:精準維護保障性能
制冷系統:避免“制冷失效”或“能耗飆升”
壓縮機與冷凝器:
每季度檢查壓縮機運行聲音(應無異常噪音)、振動(振幅≤0.1mm)及排氣溫度(正常范圍70-90℃,過高可能因缺氟或冷凝器臟堵)。
冷凝器(風冷式)需每月用壓縮空氣(壓力0.3-0.5MPa)從內向外吹掃翅片,清除灰塵;水冷式則需每周檢查冷卻水流量(≥設計值的90%)和水質,每半年更換一次冷卻水(加防凍液或緩蝕劑),防止管道結垢堵塞。
蒸發器與節流部件:
每月觀察蒸發器結霜情況,正常應均勻薄霜,若局部結厚霜(>5mm)可能是風機故障或風道堵塞,需清理風道并檢查風機轉速;化霜后若排水不暢,需疏通排水管(可注入5%檸檬酸溶液溶解水垢)。
膨脹閥(節流部件)每半年由專業人員校準一次,確保開啟度與蒸發溫度匹配(如-20℃時對應壓力約0.1MPa),避免因流量異常導致制冷效率下降。
加熱與控溫系統:確保溫度均勻性
加熱器維護:
每月用萬用表檢測加熱管電阻(與出廠值偏差應≤5%),若斷路需更換;表面若有油污或樣品殘留,需用酒精擦拭(斷電狀態下),防止加熱時產生異味或局部過熱。
對于熱風循環系統,每周檢查循環風機皮帶松緊度(按壓皮帶下沉量10-15mm為宜),軸承每半年加注一次高溫潤滑脂(耐溫≥150℃),確保風速均勻(艙內各點風速偏差≤10%)。